“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系列文章汇编

时间:2020-12-03

宿迁市年冬阳精品律师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专题汇编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专题汇编
 
1、两高三部《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2019年)
2、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监督管理办法》(2020年)
3、张军:人民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报告
4、张军:认罪认罚从宽:刑事司法与犯罪治理“中国方案”
5、胡云腾:去分歧凝共识确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贯彻落实
6、最高法课题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
7、最高检孙谦:认罪认罚从宽贯穿整个刑诉程序
8、最高人民检察院 陈国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若干争议问题解析(上)
9、最高人民检察院 陈国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若干争议问题解析(中)
10、最高人民检察院 陈国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若干争议问题解析(下)
11、最高检:检察机关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数据一览
12、曹坚:认罪认罚从宽与刑事辩护的诉讼合意
13、温辉: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后,审判阶段是否需要指定辩护律师?
14、温辉:认罪认罚:“出现”还是“发现”?
15、温辉:当认罪认罚成为嫌疑人的紧箍咒
16、顾永忠等:落实认罪认罚从宽,检察机关作用如何充分发挥
17、骆锦勇: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和抗诉问题
18、北京四中院:未通知检察院调整量刑建议而直接改判,是否属于“违反法定诉讼程序”?
19、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效力是否应受庭审中辩护人和公诉人抗辩的影响
20、王金勇:完善认罪认罚具结书叙写内容与适用形式
21、张东 钱堃: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上诉,原因何在?
22、张曙:争议案件律师如何启动认罪认罚程序
23、卞建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若干问题
24、杜邈、于慧媛: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如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
25、周习武、张宝印: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精准化的实现路径
26、陆而启、洪文海: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蕴含的“利益博弈”
27、广州南沙区检察院: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操作规范手册
28、肖中华:认罪认罚从宽适用三题
29、王恩海:认罪认罚后辩护人能否做无罪辩护?
30、江溯:认罪认罚从宽和自首坦白之间的关系
31、企业认罪认罚从宽机制:证成与适用
 
32、胡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逻辑》出版
33、潘熠:认罪认罚案件中的无罪辩护
34、毛立新: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要注意防偏纠偏
35、门金玲: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逻辑没理顺必然会出问题
36、田文昌:关于认罪认罚从宽程序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37、余安平:当认罪认罚沦为“强迫认罪”
38、李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中的程序竞合
39、黄云:认罪认罚从宽案件应重视量刑建议释法说理工作
40、最高检:认罪认罚案件要善用多用速裁程序(附4案例)
41、律师作无罪辩护并不导致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撤销
41、熊秋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激励机制
42、栾福成:被告人认罪认罚后又上诉原因与对策分析
43、范小云:认罪认罚案件证据开示制度内容及方式
44、吴宏耀:充分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社会治理功能
45、潘熠:认罪认罚案件中量刑建议的加重调整
 
 
盗窃罪   |  抢劫罪  |  故意毁坏财物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敲诈勒索罪  强迫交易罪   |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  寻衅滋事罪   |   聚众斗殴罪   |  非法拘禁罪  赌博罪  |  开设赌场罪  |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串通投标罪  |  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罪  危险驾驶罪   |   组织卖淫罪   |   组织考试作弊罪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盗伐林木罪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推荐阅读
 
观点
陈惠忠:关于读书境界和做律师境界的对话胡云腾:谈谈人民法院“宣告无罪难”杨金柱:中国刑辩律师应当具有“专业娴熟、案例为王”的特点杨学林:当代中国律师的职业底线是坚定法治信仰陈瑞华:让每个法官独立审判尚权:成功只有一条路就是坚持
 
技术24项庭审发问常见错误集成刑事法庭上,律师可同时作无罪辩护和量刑辩护刑事案件律师调查取证基础技能如何成为中国顶级刑辩律师:通往成功的三层境界刑事案件阅卷十点小知识庭审发问技巧深析刑事申诉指引:针对生效裁判的申诉诈骗犯罪案件辩护律师如何进行有效阅卷?
规范公安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保障和规范看守所律师会见工作的通知》(2019年)中华全国律协《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2017)中华全国律协《关于律师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辩护代理工作若干意见》(2018)司法部《律师会见监狱在押罪犯规定》(2017)最高法、司法部《关于依法保障律师诉讼权利和规范律师参与庭审活动的通知》(2018)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2016)中华全国律协《关于律师办理群体性案件指导意见》(2006)刑辩律师应特别关注的司法部《律师执业管理法》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