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刑法》规定:这5种情况下,罪犯不用坐牢,可以判缓刑!
宿迁缓刑条件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犯罪数已经越来越少,社会治安可以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然而,也不免还是会有一些犯罪现象,但是有些犯罪行为在法律上已经得到了轻型的处理。比如说判有期徒刑三年或者一年,还可以缓刑。
那么到底什么是缓刑呢?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缓刑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刑罚,它既不属于主刑,也不属于附加刑。下面有一则案例:
2012年2月3日,王某在当地开设赌场,且规模越走越大,情况越来越严重。不久,便被举报,王某被告上了法院。
最终法院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缓刑考验期限自2012年2月10日起至2013年110月12日止。
看完案例,可能我们还有点似懂非懂,那么,现在我们具体来说说哪五种情况下可以判缓刑。
一、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说明罪行比较轻微。判处重刑的罪犯,不能缓刑。
二、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的。
三、犯罪情节较轻的,根据《刑法》第74条规定,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的。
四、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
所谓“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判决确定的刑期而不是指法定刑。
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如果对犯罪分子宣告了缓刑,但是却对所居住的社区造成了特别重大的不良影响的,那么便无法宣告缓刑。
与此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于符合上述缓刑条件的人员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也应当宣告缓刑。
这时候,有人会问,现在的法律这么松了吗?判了缓刑岂不是释放了,其实,缓刑并不等于没罪,并不等于释放 ,那些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的: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