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夫妻之间婚前购买的不动产的归属问题

时间:2020-04-02

01
摘要
Law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夫妻之间的财产问题变的日益复杂,如何确定不动产的归属问题是婚姻关系中的夫妻双方必将面临的法律问题,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详细分析夫妻之间不动产财产的归属问题。
关键词:夫妻;财产;归属;不动产所有权
 
02
案例导入
Law
2008年,某男士仲某于市中心购买了一套住房,当时缴纳房屋首付款50万,但在房子的产权证还没有办好时便与王某(女士)登记结婚,婚后是由夫妻二人共同负担房屋的按揭。二人结婚之后2个月内,房子的产权证办理完毕。5年之后,仲某与王某之间因为感情破裂协议离婚,但在财产分割问题上,两人出现了较大的分歧。仲某认为,该套房子是在与王某结婚前购买的,应当属于自己的个人财产。但王某却认为,婚后夫妻二人共同负担了房屋的按揭,且是在二人结婚之后的2个月内,房子的产权证才办理完毕,所以这套房子应该属于夫妻二人的婚后共同财产,需要在双方之间进行合理地分割。双方僵持不下,于是诉至人民法院。
 
 
03
婚前购买不动产性质
Law
1、婚前双方父母共同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的名下,无论婚后是否需要偿还贷款,该出资行为可认定为父母对子女的赠与,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共有。
2、婚前双方父母共同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子女双方的名下,无论婚后是否需要偿还贷款,该出资行为可认定为父母对子女的赠与,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共有。
3、婚前一方父母出全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的名下,该出资行为可认定为父母对子女的赠与,该不动产可认定为产权登记的一方个人所有。
4、婚前一方父母部分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的名下,婚后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贷款,该不动产可以被认定为夫妻双方共有。
5、婚前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子女双方名下,无论婚后是否需要偿还贷款,该出资行为可认定为父母对子女的赠与,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夫妻双方的共有。
6、婚前一方出全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该不动产可认定为产权登记方一方个人所有。
7、婚前一方部分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婚后夫妻双方共同还贷,该不动产由夫妻双方部分共有。
8、婚前一方出全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对方名下,该不动产可以被认定为双方共有。
9、婚前一方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对方名下,婚后由双方共同还贷,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共有。
10、婚前一方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双方名下,无论婚后是否需要偿还贷款,该不动产均可认定为夫妻双方共有。
11、婚前一方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无论登记在对方或者双方名下,婚后夫妻双方共同还贷,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夫妻双方共有。
12、婚前双方共同出全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该不动产由夫妻双方按份共有。
13、婚前双方共同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婚后由夫妻双方共同还贷,该不动产由夫妻双方共有。
14、婚前双方共同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双方名下,无论婚后是否需要偿还贷款,该不动产均由夫妻双方共有。
 
 
04
相关法律规定
Law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一条之规定: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按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当事人就前款规定的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权后,有争议的,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条之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依照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当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解决。
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05
结论
Law
目前,我国法律对于离婚诉讼中,夫妻双方之间的不动产权属问题的规定是合理合法的,并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夫妻财产的分割问题进行了细化。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法律规定,其本质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优化家庭关系,并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